美国纽约一处老年公寓住着一群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。他们自发组成一个互助“联盟”,关照彼此生活起居。没人知道这个联盟如何开始,也许是从过道那头送来的一杯咖啡,也许是夜晚从隔壁打来的一个晚安电话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托雷斯与丈夫分手,搬进这幢公寓。她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是一名护士,来纽约后成为家庭医护。开始,她害怕孤独,子女也担心她会因独居而疏远家人和朋友。
后来,她认识了德莱昂。“德莱昂对我说:‘抬起头,让一切重新开始。’”托雷斯说,“然后,她递给我一杯咖啡。从此,我们成为朋友。”德莱昂也给其他邻居送咖啡。很快,这一层的住户都敞开大门,随时欢迎互访。
83岁的梅赛德斯·莫雷尔搬进公寓时,托雷斯十分体谅她当时的心境。她对莫雷尔说:“别担心,我就在你身边。我们虽然独居,但彼此拥有,所以我们不会孤独。”
莫雷尔的子女曾担心母亲一个人居住会与世隔绝,但她告诉他们:“哦,不,我认识这里的每一个人。”
86岁的勒内·卡瓦略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。有时,他需要一大早在家庭医护到来之前出门办事,每当这时,托雷斯就会去他家,从早晨5点一直呆到9点,然后回自己家接德莱昂送来的咖啡。卡瓦略则会带回一些食物,与托雷斯分享。
法兰克·拉莫斯会修东西,如灯具和小设备等。安娜·洛佩兹有6个儿子。“每当托雷斯需要什么时,她就会对我说,‘叫你的一个儿子过来。’”洛佩兹说。
这一楼层有13名住户共同参加了纽约市一个针对低收入老人的长期医疗保险项目,由纽约家庭护士服务中心提供。他们的家庭医护也彼此成为好友,经常交流护理经验和生活苦乐。虽然公寓楼下有老年活动中心,但五楼住户很少光顾。他们的社交生活在彼此房间里,他们互起外号,共同祈祷,相互提醒看病吃药。
托雷斯的女儿曾是这个群体的常客,每周末都带着两个孩子来看望母亲。“她给每个人带礼物,”莫雷尔的女儿回忆道:“只要她来看望母亲,这层楼每个人都会知道,因为她会敲每一户的门。”
美国渐兴“村”中养老
美国华盛顿国会山附近不少老年居民不愿住进养老院,更愿意在家中慢慢变老。他们组成“国会山村”,在志愿者帮助下,实现居家养老。
“国会山村”是一家非营利社区组织,成立于2007年,共有“村民”360人,来自260个家庭。每人每年缴费530美元,一家800美元,低收入人群每人每年100至200美元。这些费用占组织各项开销的一半,另一半来自捐赠。
在“村”里提供各项服务的主要是志愿者,只有两名主管人员领取薪金。“村”里不提供医疗护理,但有一条全天候电话热线,“村民”可随时致电寻求帮助。此外,“村”里还免费或低价提供交通、购物、简单修理、会议、电影、晚餐、体操课等服务。
这种在社区内依靠志愿者服务的居家养老方式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波士顿。如今,全美已建成66个“村”,还有120个在筹建中。